第一届暨南大学生态学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

20191226日,第一届暨南大学生态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富力教学大楼A1302教室举行,暨南大学生态学系全体青年教师、博士后及研究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生态学系蔡全英教授、张修峰教授及肖林博士组织并主持,共十二名青年教师及博士后与大家分享了个人及团队的研究工作。论坛还邀请了中山大学刘徐兵副教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刘慧副教授等两位生态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做特邀报告。生态学系系主任韩博平教授出席并致辞,希望能把青年论坛活动办活办好,促进青年教师之间更多的交流,加强生态学理念和思维的熏陶。

  

刘徐兵,现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构建、物种共存与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相关研究,曾获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自然保护新秀奖等奖项,2019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已在Ecology LettersEcology等国际生态学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其报告“菌根真菌驱动的森林群落生态位分化与物种共存”从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群落树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出发,以菌根真菌与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总结了近十年所开展的大量关于土壤微生物驱动下森林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验证性实验,详细介绍了热带亚热带地区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型及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型两种类型的植物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磷吸收利用差异导致的森林分层现象,探讨了菌根共生系统与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树种多样性维持之间的重要关系。

刘徐兵副教授报告 

  

刘慧,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演化生理生态学和水分生理生态学研究。以“基于水力性状研究植物适应和演化的几个案例”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她开展木兰科、禾本科及森林植物等几种不同研究对象水力结构和功能性状研究的工作及思考,从植物功能形状入手,探讨了植物不同演化类群的系统发育、功能特征演化、地理分布及生态适应策略等,对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刘慧副研究员报告

  

生态学系青年教师崔淼、任丽娟、邰义萍、王庆、付耀武、唐雅丽、肖利娟、彭亮、高保燕、赵海明分别做了题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早期分子预警即生态防控”、“Bacterioplankton Metacommunity Processes across Thermal Gradients in a Subtropical Bay”、“湿地植物对抗生素的根系吸附、吸收与生物降解作”、“大型海藻栽培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深圳水库和雁田水库鱼类寄生甲壳动物的生态学”、“异养微食物网连接陆源有机碳和浮游动物”、“热带水库中铁的供应对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驱动作用”、“超声波控藻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丝状微藻的潜在生态学价值及其应用”、“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降解机制与应用研究”的报告,围绕各团队的工作重点,展示了个人在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青年教师及博士后报告

  

本次论坛得到了全系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做为生态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青年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各团队青年骨干共同开展生态学问题的探讨,交流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并思考如何围绕生态学开展研究。在所有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2019年第一届暨南大学生态学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万凌琳 

图片:万凌琳  

 

点击次数:1016  更新时间2020-01-03  【打印此页】  【关闭
 
Copyright © 2007 Jin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暨南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粤ICP备05008894
制作维护:信息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