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幼儿科普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系列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一代又代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生态学理论的传播和科普,生态学专业的师生们责无旁贷。最好的生态学教育,从娃娃开始,幼儿阶段的生态科普启蒙是生态文明理论传播普及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推进这一工作的进行,4月伊始,生态学系联合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态文明幼儿科普”活动,通过科普影片和借助本系的实验室平台给小朋友们展示了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与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相比,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生物非常细小,肉眼无法辨认,通过科普影片将显微镜下拍到的浮游生物呈现在小朋友的眼前,面对从未见过的各种漂亮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小孩子们非常兴奋。

           淡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关系的展示                                            浮游生物图片展示

浮游生物网的展示和显微镜观察


生态学系肖利娟老师还给孩子们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和营养盐进行生长,浮游动物牧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又是小鱼儿的食物,小鱼和大个体的浮游动物又是大个头的肉食性鱼类的食物,这些大个头的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肖老师还把这一系列的过程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化成一句朗朗上口的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吃阳光,这下孩子们全记住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动画,孩子们对水生态系统的结构、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观看视频之后,又让孩子们走进实验室,近距离的了解浮游生物采集的工具和观察的方法。在显微镜前,好奇心爆棚,看着屏幕前出现的浮游植物和游动的轮虫,问个不停,在实验室里协助活动的博士研究哪生徐玉萍和硕士研究生黄珂两位同学热心地解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在这里,孩子们了解了如何把小生物做成能观察的装片,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心灵的教化是点点滴滴积累的过程,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一份希望。通过本次科普活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在与水亲近时又多了一个话题,多了一点思考。给好奇的眼睛打开一扇窗,透进一片阳光,领略一片风景,愿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供稿:肖利娟

      照片提供:肖利娟

      活动策划及组织:徐玉萍、黄珂、肖利娟


点击次数:755  更新时间2019-04-30  【打印此页】  【关闭
 
Copyright © 2007 Jin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暨南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粤ICP备05008894
制作维护:信息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