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 Biology (专业代码:0710) 一、学科方向 05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 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二) 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 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 三、 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 年。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7 年。本学科点博士研究生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业成绩优良,科研成果突出,提前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以导师指导和导师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海内外合作培养。 五(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学科要求:最低总学分14。其中,公共学位课4 学分,专业学位课2 学分,非学位课最低8 学分,最高10 学分(其中跨学科课程不超过学分)
五(二)、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补充说明 学科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的具体要求: 1. 前沿讲座包含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以及工程伦理等的教育,要求在学期间应听不少于15 次的学科前沿讲座;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系)的学术论坛做读书(学术)报告1 次,或参加国际或全国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1 次。 2. 课程成绩要求: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学位课程成绩70 分或以上,为合格,可以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60 分为及格,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六、 培养计划 博士生应在入学后3 个月内,根据入学当年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研究方向和自身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中,经导师确认后,由博士生所在院(所、中心)批准备案。个人培养计划一经制订,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 七、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报告原则上不迟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应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所属博士点进行公开报告,听取专家意见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论文选题应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和研究范畴出发,选择对生物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经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及时上传至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并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备案。开题未能通过的应在至少3 个月后重新申请开题且导师必须回避。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者,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具体要求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八、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原则上不迟于第四学期完成。具体要求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九、科研进展报告 博士生预答辩之前须参照学位论文答辩的形式及要求,进行论文的阶段报告,并填写《暨南大学研究生科研进展阶段报告》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作为学习档案归档。 十、教学实践 全日制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承担至少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 十一、博士资格考试 无。 十二、 学位(毕业)论文 博士生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2年。 (一)论文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本学科的博士论文选题应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和研究范畴出发,选择对生物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并对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注意与其他一级学科选题之间的区别。文献综述是论文选题的充分依据,是体现论文原创性的基础,是在广泛阅读各种文献和认真整理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对选题领域已有学术成果的全面总结、概括和评价,应当做到客观、准确、思维缜密,能够理性地找到已有成果的局限,并由此出发合理选题。文献综述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二)学位(毕业)论文的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暨南大学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学位论文规范性包括论文写作、文献引用和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等多方面。 1. 学位论文写作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公式、符号、单位和图表等均要符合规范。 2.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任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重要的理论分析和原理阐述,应对实验或仿真结果有分析和总结,以及对全文工作的总结展望和参考文献列表等内容。 3. 学位论文文献引用要准确、恰当,要引述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还要注意找到最原始的文献,避免过多的转引。文献引用要有必要性,所列文献的观点或材料应当与论文内容匹配,避免虚列;文献综述和评价应客观、公正,不抬高、不贬低。 4. 学位论文理论分析应系统而深入,原理阐述准确而清晰。5. 实验方法要合理,实验数据要可靠,要对实验结果有深入分析和明确的结论。 (三)学位(毕业)论文的成果创新性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创新性的要求体现在选题的价值性、材料的可靠性、方法的恰当性、研究论证的严密性、结果的独特性等方面。有价值的选题往往从根本上决定着成果的创新性。因此,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当在充分调研、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确定选题。论文中相关内容与数据是体现成果创新性的基本依据,创新性成果应当具备真实可靠的内容与数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论证决定着论文的基本质量,论文中论证的严密性主要体现在概念使用的准确性、观点和数据的统一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篇章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生物学领域对相关重要理论的发展和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发现以及在生物学技术与系统研究中有所突破,创新性成果应是在所研究领域提出和发现新理论与新方法、探索新现象,获得新结果等。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成果的体现方式包括: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能证明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等。 (四)学位(毕业)论文预答辩与答辩要求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需按要求完成预答辩。预答辩和学位(毕业)答辩要求和流程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求 按照理学分委会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 毕业于授予学位标准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按照《暨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十五、 必读书目 [ 1 ] 刘建康. 高级水生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1999. [ 2 ] 布朗马克等著, 韩博平等译. 湖泊与池塘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 3 ] 伯尼尔等编著, 林浩然译. 鱼类神经内分泌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 [ 4 ] R. E. 李著, 段德麟等译. 藻类学, 科学出版社, 2012. [ 5 ] 林小涛等. 东江鱼类生态及原色图谱,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 6 ] Robert F. Weaver 著, 郑用琏等译. 分子生物学(原著第5 版), 科学出版, 2016. [ 7 ] Joseph S. Nelson 等. Fishes of the World (第5 版), Wiley, 2016. [ 8 ] 水柏年等. 鱼类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 9 ]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Wiley, 2013. [ 10 ] 安利国, 杨桂文. 细胞工程(第3 版), 科学出版社, 2018. [ 11 ] 张惠展. 基因工程(第4 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 十六、 其它要求 本细则适用2022 级及以后生物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 Biology (专业代码:0710) 一、学科方向 05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 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二) 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 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 三、 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3 年。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5 年。硕士研究生学业成绩优良,科研成果突出,提前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执行。本学科点硕士研究生为全日制。 四、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硕士生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以指导教师培养为主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海内外合作培养。 五(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学科要求:最低总学分24。其中,公共学位课5 学分,专业学位课7 学分,非学位课最低12 学分,最高14 学分(其中跨学科课程不超过4 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