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行——记我的首次西藏湖泊采样

  (2015级 水生生物学专业 张振华)

  

当知道自己要参加今年的西藏湖泊采样工作,心中非常的期待,心里那些关于西藏的描述——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生朝拜”“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等等撩人却又模糊的句子,与种种令人色变的高原反应传闻糅杂在一起,另这期待又添上了许多忐忑。

七月十二号,终于出发了。机舱里,小心翼翼地压抑着兴奋的感觉,调节着自己的呼吸,生怕激动的心情会带来身体上的反应,我可不想一下飞机就呼吸不畅,让行程一开始就马上终结。四个小时以后,终于降落在贡嘎机场,透过舷窗看到的景象不同于以往——天很蓝,云很低。

然而,从机场出来,并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异样,一路上欣赏着迥然不同的风光,欣然自得。老师提醒我,高原反应因人而异,有时会姗姗来迟。果然,到了晚上,头痛、呕吐,身体很疲惫很痛苦,但心里却很释然,原来,我的高反是这个样子的。放下了对高反的恐惧,开始对这次采样充满了向往……

采样是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听老师说,合作采样已经连续进行了好几年,他们主要收集物化样品,我们主要收集生物样品。在拉萨修整的几天,团队一行十多个人在青藏高原所的拉萨大本营进行了采样前期准备工作:清点采样工具器械、晾晒睡袋帐篷、清洗厨具用品、检查修补充气船、补充物资耗材……。从广州出发前,已经和导师把采样会用到的东西都整理了一遍,大到采样设备,小到标签纸,心里原已赞叹了一遍自己的周到细致,可经历了这几天的准备,才发觉,采样前的准备远不止自己已做的这一点儿。原来,一次大型的采样,其实是琐碎的,也是怕不得琐碎的,似乎规模越大,便越发琐碎,更需要好好的规划和周密的准备。我是个新手,头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万事听指挥,让干啥就干啥,拿出百分之百诚恳的态度,让我的采样有个好的开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五天的准备,包括实验仪器、试剂及生活必需品等物资井井有条地装满了一卡车,整装待发。五天里,我们也忙里偷闲,去了拉萨一些著名的景点:哲蚌寺、大昭寺,也随着人流,走了走热闹的八廓街,远远地观望了一回壮观的布达拉宫。

参观的人很多,但似乎每个人的心都安静下来了,只剩下倾听。一排排的转经筒,被无数信徒的手推动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朝圣的信徒默念着六字真言,用对佛祖最虔诚的心,磕着等身长头。点亮的酥油灯、似一片闪烁的星星,在佛的眉前低低地跳动。有当地人在转经的路上卖自制的牦牛酸奶冰棍儿,烈日炙烤的当口儿,舔一口冰棍,很美。

终于出发了,我们的高原之行,从拉萨沿318国道藏南段,转新藏公路G219,一路向西到阿里,再经301省道返回,一个完整的环线。整整30天的野外生活,涤荡心灵,更成为了让我认识科研工作的一次处女行。蓝天、雪山、圣湖、荒原,这些令诗人和画家青睐的,也让我的心底泛起了种种诗情画意;沿途闯入视野的,有身材庞大、自在威严的牦牛,身形健美、肌肉发达的野驴,机警敏捷的藏羚羊,摇着白色臀部蹦蹦跳跳的藏黄羊,机灵如小毛球一般的鼠兔,肥胖憨厚的旱獭,迎风掠雨的棕头鸥,……,任何一种的出现,都会掀起神经的阵阵兴奋。采样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奇特的高原湖泊物种:无鳞的裸鲤、体型硕大颜色乌黑的西藏溞、通体发红的剑水蚤……,为了抵御高原超强的紫外线,它们也在适应着、进化着。 

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夹峙着,雅鲁藏布江正饱含着雨季的浑浊,滚滚东去,名满天下的巨大山脉倒显得十分低调,只有司机师傅不经意时朝远处一努嘴:喏,那个应该是喜马拉雅峰,再顺着望过去,却还是不能确定哪个山峰才是从小学起就背得出高度的天下第一峰。细细琢磨了一下,发现了原因,印象里的喜马拉雅由海拔零点拔地而起,自然高耸无比,可到了这儿才发现,它只是众山组成的天际莲花中,更挺立些的那只花瓣儿。

在西藏的日子,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把隔山不同天,一日有四季。睡觉前还是月朗星稀,半夜则狂风呼啸、冰雹铿锵,起床时发现远处的山已白了头;日头底下着短袖,日落西山多啰啰。北线的道路许多还在工程期,藏北植被稀少,一场大雨就能带来滚滚洪水,冲垮临时通道,引发泥石流,或将路面变得泥泞不堪。遇到采样点不在交通线附近的,只能卫星地图配着导航,加上司机过往的经验,辅以猜测估计。深深记得从改则县出来的那天,10公里路走了3个多小时,数次洪水断路,货车陷车,计划的250公里路程,从早上8点开到夜里1点,在连星星都少见的山路上摸黑饶弯弯,终于再见小镇的灯光时,心头恍然,若重回人间。一路上,曾遇到许多修路的工程队伍,条件有限时,筑路工人徒手搬送石块,每当有车辆驶过,他们会微笑、招手,并用180°的目光送你们离开。公路在他们的勤劳、努力中慢慢延长着……,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昂仁金错、公珠错、班公错、色林错等大小十多个湖泊的上湖作业,在领略美景的同时,采样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野外采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这里能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每到驻扎点儿,挖排水沟、组合支架搭帐篷、清理地面、晾晒被褥、安装发电机、安置清点采样器材、寻找水源打水,开伙做饭,分分钟一座遮风挡雨的帐篷立起,分分钟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摆上。离开驻地时,所有工作再反向执行一次,分工有序,井井有条。每次做上湖准备,大家会自动分成两组,一组准备采样用的仪器、物资,另一组开始组装皮划艇。外观简单的皮划艇,组装起来却有些费劲,船胎充气、放船板、安装发动机、准备燃油,都是力气活儿。我做为首次参加大型采样活动的菜鸟,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个团队运作的老练,也惊讶地发现自己很快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野外采样对我来说,很快就不仅仅是工作,更有了独特的趣味:上湖的次数多了,学到了些驾船的手段,遇天气好,还被允许过一把开船的瘾。手握舵把,在宽广的湖面,走Z路线、S路线,随心所欲,有时两只船还以寻到温度记录仪上的标记浮球为目标,吆喝着开赛。时时记起在船上采样打泥时的欢快,在风浪中边漂泊边唱歌的激情,数次又数次与湖下温度记录仪擦肩而过的懊恼,一遍遍寻找湖底捕获器无果的遗憾。采回的各类样品还要进行处理:水样要加保存剂,叶绿素要抽滤冷冻,底泥柱要按照0.5厘米厚度切片分样,有些湖泊下层缺氧,底泥会散发出特有的芬芳,但我们还是乐此不彼,这些可是我们辛苦得来的宝贝。由于今年气候异常,雨水特别多,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很多时候上湖时还是风和日丽,湖面平静,没多久却变得波涛汹涌。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班公措,由于风浪大,我们等了两天才能上湖,可船开到了取样点,刚准备好采样工具开始干活儿,风浪又毫无征兆的大了起来。看着从远而近的波浪越来越大,领队决定抓紧时间上岸,两只皮划艇用绳子系在一起,一路飘摇向回赶,可眼看着不远处的湖岸,却怎么也到不了边,不仅风浪声盖过了马达声,风力更是几乎抵消了马达的动力。阵阵的水浪翻越过船头,劈头盖脸地包裹了你我他。顾不上多害怕一点儿,赶紧拿着瓶子、瓢子、甚至鞋子,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越快越好。暴风雨和骇浪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力量。等有惊无险的上了岸,在寒风中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收拾好采样工具开始往回赶时,才感觉到后怕。可当回到营地,换上了干爽的衣服,喝着热乎的姜汤,后怕则迅速演替成了刺激和满足。在中科院阿里观测站停留了大约一周时间,才完成了班公措的工作,看着我们采上来的一瓶瓶水样,一柱柱底泥,一组组数据,所有的苦累都是值得的。

采样期间,因为交通条件和预算有限,我们需要在很多湖边扎营,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甚至没有手机信号。采样之余,我们最多的娱乐就是在温暖的帐篷里打扑克,重在参与,不计输赢,一片欢声笑语,也能解去不少采样的疲惫。有时也会捡各种各样的石头,也许哪块儿就是远古的石器。曾跟着青藏高原所的师兄追着一只高原蜥蜴狂奔,结果蜥蜴筋疲力尽,放弃逃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我们拍照,大家都笑蜥蜴高反了。有时会遇到当地藏民,开始他们会很好奇很警惕,遇到会说些汉语的年轻人和小孩子,连讲带比划,似乎终于也能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有时放牧途中来帐篷里坐坐,吃点东西,有的帮我们带路,有的则让我们去家里的井里打淡水吃用。也许因为地域和风俗习惯的原因,船在藏北是稀罕的东西,为了能看一下船的样子,有的人会在岸边等一两个小时。如果我们采样回来时间还早,也会让他们上船,开去湖上看看,一帮七尺大汉坐船回来后口中直呼喝着好玩儿好玩儿,乐呵得像小孩儿一般。  

 

 

几经风雨,一路颠簸,一个月的时间,走遍藏南藏北,我们圆满的完成了采样任务。离开拉萨,又回到了熟悉的地方。西藏,是很多人的梦想,对我而言呢,我触到了这个梦,走近了端详过她,她的样子,映在我的视线里,刻在我的心里,铭记在我的记忆里,让流年之后的我,还能记起那里的风雨、那里的荒原、那绿宝石般的湖、那低垂的云朵和纯净的蓝天。

 

 

 
Copyright © 2007 Jin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暨南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粤ICP备05008894
制作维护:信息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