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

广东省水库蓝藻防治中心成立于2010年,由广东省水利厅与暨南大学共同建设,广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直接管理,是我国第一个行业主管部门与高校共同建立的蓝藻水华防治中心。中心围绕全省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开展水库蓝藻生态学与水华发生机理的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南方水库的蓝藻水华监测与防治技术,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与研讨,在蓝藻的分类、生态、毒素检测与水华防治等领域提供全方面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全面推动广东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与生态恢复。

广东省是我国水库大省,水库供水占全省总供水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维护全省供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水库相继出现因富营养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多座水库发生蓝藻水华。成立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全省水库蓝藻生态学与水华发生机理的研究,发展水库蓝藻水华预防和治理技术,促进水库蓝藻水华的监测与管理,为全省水库水资源与水质管理和生态恢复的行政决策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广东省水库蓝藻防治中心建设依托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由水库生态学科组牵头,湖泊恢复学科组、河流生态与湿地学科组等共同参与建设并开展日常工作。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学科点、生态学学科点长期以我国华南地区的水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了藻类、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并于1999年至2001年期间完成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开启了我国水库生态学与富营养化的系统研究,积累了该地区大量的第一手研究数据与资料。

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的主要工作目标,过去的十多年间,广东省水库蓝藻防治中心完成了广东省水库有害蓝藻、内源污染、小型水库蓝藻水华防治等专项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并在蓝藻毒素检测技术、蓝藻水华风险评估、水源地蓝藻水华应急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了--一体化的防治技术体系,并研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除藻技术与装备。1)超声波控藻技术:利用低频高功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破坏蓝藻的伪空胞,抑制蓝藻生理活性,促进蓝藻短时间内下沉,可用于湖(库)蓝藻水华预防和应急处置;研制了超声波控藻船,处理能力可达15万m2/天;2)生态红土除藻技术:研究了红土天然除藻的生态学过程,以及经改性后的除藻效果,确定了生态红土除藻剂的配方和最佳施用剂量;研发了新型生态红土除藻剂规模化生产工艺,并建成加工场,现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研制了生态红土喷洒装备,包括喷洒艇、喷洒船、固定式喷洒设备等。即红土粉剂通过定量进样与自动匀浆后,经水炮喷洒,实现高效除藻。3)蓝藻水华打捞-干化技术:在蓝藻水华堆积区收集水体表层蓝藻水华进入水仓,实现藻水分离,形成超高浓度的藻浆,藻浆经脱水形成含水率92% 藻泥,已研制蓝藻打捞-干化除藻船,处理能力10万m2/天。这些蓝藻水华处置的成套技术已应用于广东和福建多座重要供水水库,有效地控制了蓝藻水华的规模,在全省水库蓝藻水华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以来,广东省水库蓝藻防治中心已先后为广东省水利厅和环境厅等部门和地方政府培训技术与管理人员2000多人次,有力地推进了全省蓝藻水华灾害和防治的知识普及,大幅度地提升了全省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管理水平。通过人员培养与交流,以及水库管理与协作,形成了一支由专家和水资源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蓝藻水华防治与管理队伍,有力地支撑全省水库水资源管理。

      目前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共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助研5人,实验人员2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42人。在蓝藻的监测、预测预警、蓝藻水华的数值模拟、预防与控制方面均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网址  http://gdlanzao.jnu.edu.cn   

 
Copyright © 2007 Jin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暨南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粤ICP备05008894
制作维护:信息管理办公室